10月,非遺文化在鼎龍灣再度煥發新生機,成國慶“文化大餐”,吳川飄色、南派粵劇齊齊上場,為游客奉上視覺與文化盛宴;鼎龍灣非遺工匠現身分享,講述非遺文化的創新性轉化。
鼎龍灣始終堅持發展非遺文化產、學、研、游一體化的模式,推動當地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工作,以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。在鼎龍灣,非遺文化不僅是一場非遺展,更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,一個個活生生的人。
非遺展結合濱海旅游 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
10月4日,鼎龍灣海洋生活節非遺文化展正式上演,吳川三絕之飄色巡游、南派粵劇等優秀傳統文化讓一個個故事經典再現,一場壯麗的視覺盛宴精彩上演。許多游客駐足觀看,并舉起手機拍下這一幕幕令人震撼的傳統文化盛宴。
鼎龍灣下足功夫打造廣東特色的文旅旅游體驗,將吳川飄色、南派粵劇等優秀傳統文化與濱海旅游相結合,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體驗,同時傳播和展示粵西非遺文化,借助國慶大量的客流將粵西非遺文化帶往全國各地,助推文化振興。
非遺工匠獲施展空間 非遺文化創新性轉變
鼎龍灣對非遺文化的傳播不僅在節日,更是深入到了日常運營的點點滴滴之中。鼎龍灣積極打造非遺文化基地,給當地非遺文化大師、民間手藝人提供平臺,目前已有多名非遺工匠在鼎龍灣內開設非遺文化體驗店,傳播非遺文化,包含竹編、木屐、木雕、泥塑、扎獅頭等多項非遺工藝。其中部分店面還有師傅設臺,教游客進行非遺產品的制作。 而非遺工匠在鼎龍灣獲得一片自由施展的天地,實現非遺文化創新性轉變的事跡,也成為湛江當地實現文化振興,助推鄉村振興的典型例子。
竹編工匠李英便憑借著鼎龍灣搭建的平臺,帶著家人一同加入到傳播竹編文化的道路之中。她找來許多新的工藝品樣式,讓家中長輩參照著,做出各種各樣有趣的竹編小工藝品。而這些工藝品與非遺文化,也隨著鼎龍灣每年數百萬的游客,一同走向全國各地。
粵西非遺文化展 促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
目前,集團已成功打造廣東首個粵西非遺基地,自2016年起,連續六年舉辦“粵西非遺文化節”,成功將飄色、泥塑、花橋等吳川三絕,以及南派粵劇、雷州石狗等粵西非遺文化魅力進行展示與傳播,成為粵西鄉村文化振興示范點,開辟粵西文化產品供應及展銷新模式。
多年來,鼎龍集團通過引入設計創新、提供平臺、搭建渠道等方式,促進非遺傳承人與企業合作、與產業對接,通過自身的產業優勢,帶動非遺文化產品融入產業消費領域,推動當地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工作。